“现在电视都变得智能了,想看什么电视剧就能对它喊什么,‘播放《奔跑吧》’,不用再像原先每天要定时守着,还能快进和后退,不想看的直接跳过。”56岁的韩阿姨在电视前感慨道,但这一系列有“温度”的硬科技。的操作对她来说并不容易。
“(我的)眼睛有些花了,遥控器上的小字看不清楚。看个电视两个遥控器来回换,也不知道遥控是管什么的,还担心按坏了。看节目时用遥控器,经常看不出选中的框框跑哪去了,还没家里7岁8岁小孩弄得流畅,按几下就能出来。不过现在语音也很方便,我按着这个键,想看啥就说啥。”
现实中,有和“韩阿姨”类似烦恼的老年人还很多,他们有的对新的智能硬件、新技术保持着好奇和学习的态度,有的是被动接受但对新技术无感知,还有的接触不到新技术或抗拒使用。
54岁的宋叔叔表示自己愿意接受新鲜事物,技术也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便捷性。
“我家孩子平时比较喜欢捣鼓电子产品,他们在北京工作,回家的时间很少。但每次回来,都会买一些有意思的产品,像摄像头、智能屏、智能手环、血压仪、智能插座等,有的我们在手机上就能直接控制,像血压仪我们使用后的数据也会同步到他们手机上,这样他们也能放心踏实地去工作。”
在北京工作的李大爷表示:“如今在疫情的影响下,到哪都需要扫健康码和行程码,手机基本不离身。”除工作时间外,李大爷告诉DoNews,自己每天能看4个小时左右的手机,微信、抖音、支付宝等APP是打开最多的软件,充实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在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不仅是生产力工具,还极大提升老年人生活的幸福感。
腾讯银发科技实验室项目负责人王楠告诉DoNews:“近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使用微信、全民K歌等社交及娱乐工具,特别在一线城市,老年人对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接受程度非常高。我们曾在深圳市社区里做过一些养老社区的助餐,在这些助餐里面享受政府提供助餐服务的老年人基本上都是七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几乎每个人都会微信和微信支付。而且他们对于这种技术应用,接受程度也非常高。”
“浏览新闻资讯”“观看视频”“玩手机游戏”都在悄悄改变老年人群体的生活状态。今年2月2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老年群体加速融入网络社会。得益于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行动持续推进,老年群体连网、上网、用网的需求活力进一步激发。截至2021年12月,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网民规模达1.1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43.2%。老年群体与其他年龄群体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能独立完成出示健康码/行程卡、购买生活用品和查找信息等网络活动的老年网民比例已分别达69.7%、52.1%和46.2%。
为了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数字时代,今年517世界电信日将主题定为“面向老年人和实现健康老龄化的数字技术”,重新审视电信业的发展。也许我们的数字技术发展得太快了,需要等一等老年人,甚至为他们“量体裁衣”,让他们不至于在新时代落伍,而是能够享受技术带来的便利和幸福。
用AI技术为“智慧养老”护航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67亿人,占总人口的18.9%,65岁及以上人口2亿人,占总人口14.2%。根据国际标准,这两个数字意味着我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
与之伴随的是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在人口加速变革的当下,未来康养市场消费潜力将进一步被激活。据CRIC预计,2022年养老产业规模将突破9万亿元,2025年将实现12万亿元。近年来国家也从政策方面加大养老的支持力度,破解行业痛点和促进产品加速发展。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加快推进互联网、大数据、5G等信息技术和智能硬件在老年用品领域的深度应用。
从近几年的技术发展来看,“用技术关怀老年健康”早已成为众多企业重点研究的课题。
腾讯作为科技公司,2017年底已开展养老方面的探索,2021年提出“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战略,正式设立银发科技实验室,王楠表示:“通过科技化手段,有效助力解决养老问题是实验室的初衷和愿景。”
早在2018年,深圳市政府、民政局邀请腾讯共同推动深圳市养老护理院机制体制改革和智慧化探索,腾讯随即成立了智慧养老项目组。当时技术团队对机构养老院做了大量的调研,发现老年人的摔跤跌倒是大部分养老院的最大痛点。而对应的护工、护理人员却非常少,依靠护工的日常巡护来发现安全隐患力量有限。因此,如何通过科技手段、AI能力守护老年人安全,成为团队的首要突破口。
2019年,在腾讯技术团队的积极探索下,基于腾讯云微瓴等产品打造的“AI智能养老监护系统”在深圳市养老护理院正式上线。这是一套依托于智能摄像头和AI姿态识别的视频监护系统,安装在养老护理院的多个公共空间内,犹如一位“隐形护理员”。当系统发现老年人跌倒时,会自动识别老年人姿态,实现秒级响应自动报警,让老年人得到及时救治。在起居室、浴室等私人环境,则使用深度传感器的检测模式,在提供保护的同时,又注意保护老年人的隐私。
回顾这两年监护系统的成长过程,王楠感慨道:“这个系统是我们团队‘摔’出来的。”AI除拥有强大的算力外,还需要深度学习,为保证AI计算的准确性,团队里每一个人都在现实环境下模仿老年人不同情形下的摔倒,甚至在不同光线下进行试摔,正向摔、侧向摔、仰面摔、花式摔,把每个角落都摔了个遍,让AI后台的数据不断积累。
经过不断迭代,目前算法的准确率已从85%提高到90%以上,系统也已升级到2.0版本,老年人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摄像头的摆放位置和角度,还加入了语音检测能力,让老年人可以通过语音呼救来触发告警模式。
中国乡村的高龄独居老年人也是腾讯“隐形护理员”重点关注的群体之一。腾讯正在和中国电信开展合作,将AI能力与中国电信铺设在乡村的摄像头相结合,守护乡村老年人的安全,预计今年底将覆盖广东、广西、湖南等试点省份。
除了视频监控能够有效解决养老难题外,智能机器人也登上了智慧养老的舞台。
优必选科技作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新锐企业,在去年年底与招商蛇口旗下的招商观颐达成数智康养生态战略合作。优必选科技告诉DoNews,双方合作的蛇口招商观颐之家二期,为老年人们提供辅助锻炼、智慧陪伴、自助递送等服务,推进智能机器人在医疗辅助、健康监测、疾病筛查、养老陪护、日常照料、认知症照护等场景的应用。
针对老年人对智能机器人的接受程度,优必选科技表示,老年人对智能机器人的使用和评价明显都非常积极,一方面希望通过学习新鲜事物来实现价值感,另一方面通过和智能机器人的互动追求精神陪伴和提升生活质量。
此外,优必选科技认为未来十年或更长时间,国内对护理、康养、医疗的需求会持续爆发,并长期维持在高需求水平上,在劳动力短缺的当下,智能机器人协助人,甚至在一些特定场景替代人将成为大势所趋。
不过,在推动智能机器人应用设计研发过程中,有三大技术难题。首先,康养行业的标准尚未完善,需要做大量的调研和落地验证,迭代开发需求;其次,在满足老年人的物理和心理需求的过程中,如何保障老年人的安全和隐私是技术开发的重点和难点;再者,如何让机器人提供好互动、陪伴、递送、助行等服务的基础上,实现辅助翻身、助浴等更复杂和更具挑战性的任务,也是技术上需要突破的难点。
不难发现,目前智慧养老服务作为一种新兴业态,AI为该产业带来了无限可能。但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发展模式还处于探索期,养老的蓝海市场未来或将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深耕,让智慧养老更“智慧”。
技术让银发族“潮”起来
能够轻松使用APP,是老年群体迈入网络的第一步。
2020年1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方案决定自2021年1月起,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一年的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着力解决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在使用互联网等智能技术时遇到的困难。但适老化改造永无止境,今年2月2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表示,今年还要继续做好APP治理和适老化改造两个方面的工作。
数字技术不仅要“硬”也要有“温度”。百度继推出“看听模式”后,又在智能屏产品上推出了“长辈模式”,通过简化界面、聚合特定内容、定制专属客服等功能,帮助老年人独立、便捷地获取互联网信息和服务;阿里巴巴在国内率先推出关爱老年人专项公益行动——“小棉袄计划”,通过专属热线、视频课程、线下课堂、实体手册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同时阿里旗下的淘宝、闲鱼等APP陆续上线“长辈模式”;腾讯对微信、微信支付、QQ等产品深入推进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工作,上线适老模式及版本、适配无障碍功能。华为、小米、vivo、OPPO等企业也自发对其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等智能终端产品进行了适老化改造。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推出了一款专为老年用户打造的微信小程序——“银发青松助手”。除根据老年用户的使用习惯,优化了字体、功能和指引外,“银发青松助手”小程序为老年用户量身定制了多个互联网产品使用教程。如“如何进行视频聊天”“怎么发红包”“健康码”“生活缴费”等,涵盖了社交、娱乐、出行、医疗等多个领域。教程通过图片、文字及音频三种方式相互配合,指引老年人学习使用互联网软件应用。截止目前,已有近30万名用户在上面学习。
图片来源:银发青松助手小程序截图
4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罗俊杰在国新办举行一季度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截止首季度,首批325家网站和APP完成适老化改造。
而科技既要适老,也要让老年群体拥有“潮流范”。
随着抖音、快手等短平台的兴起,出现了“老年IP”的新玩法。在抖音上,比较火的老年IP“我是田姥姥”“只穿高跟鞋的汪奶奶”“潘姥姥”等,各有各的人物设定,在没有签约任何公司的情况下,田姥姥凭借自己“碎嘴”和孙子的搞笑日常,半年涨粉2800万,汪奶奶以多年的美体和舞蹈功底创造了稀有IP的基础条件,打出“家庭情感+美丽气质的组合拳”。
去年9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发展研究院发布的《后疫情时代的互联网适老化研究》报告中发现,老年人最常用的社交工具仍然是微信,除把微信作为通讯工具之余,老年人开始在微信中做出更多尝试,如微信支付等。此外,在信息娱乐上,老年人的能力也大大增强,超过九成的被访老年人会上网看视频,超过八成的被访老年人会上网看小说和文章。
针对不同区域老年人的数字生活,王楠称:“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科技的能力逐渐从一线城市辐射到二、三线城市,再到乡村的领域。中国的老年人也会慢慢地去跨越数字鸿沟,成为数字时代的‘新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