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钱庄是旧中国早期的一种信用机构,主要分布在上海、南京、杭州、宁波、福州等地。
2、在北京、天津、沈阳、济南、广州等地的则称为银号,性质与钱庄相同。
(相关资料图)
3、另一些地方,如汉口、重庆、成都、徐州等,则钱庄与银行并称。
4、早期的钱庄,大多为独资或合伙组织。
5、规模较大的钱庄,除办理存款,贷款业务外,还可发庄票,银钱票,凭票兑换货币。
6、而小钱庄,则仅仅从事兑换业务。
7、1933年,货币单位废两为元。
8、当时因银两和银元并用,其间必须有个折合率。
9、但计算非常繁复,而且折合率也上下浮动,犹如外汇涨跌一般。
10、先要将一银元折合成规元。
11、规元也称豆规银(豆商交易时所用),九八规元。
12、所谓规元,并无实银,只作记账之用。
13、与它对应的是上海所铸的二七宝银。
14、二七宝银使用时作九八升值,即为规元。
15、银元折合成规元的比例称为洋厘,例如洋厘为7.225,即一银元可折合规元七钱二分二厘半。
16、洋厘的折合率每天由钱业公会分早,午两市开出公布,升降由当天市场上银元供需变化而变化。
17、清末,银行逐渐兴起,替代了钱庄。
18、解放后,钱庄多数停业。
19、上海未停业的银行则与私营银行,信托公司一起,实行公私合营,组成公司合营银行。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