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据上海环境(601200)能源交易所最新数据显示,本周(6月5日至6月9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104560吨,总成交额456万元。挂牌协议交易周成交量4560吨,周成交额近266816元,本周五收盘价为58.5元/吨,与上周五收盘价持平。本周,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量仍保持在10万吨左右。
自2021年7月开市至今,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维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充分发挥碳定价功能。5月30日,中关村论坛林草碳汇创新国际论坛上,全国人大环资委委员、生态环境部气候司司长李高表示,目前正在抓紧启动全国统一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系统各项工作,争取今年内重启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
根据生态环境部下属机构国家气候战略中心的统计,在CCER开放审核的两年时间,总计有1315个CCER项目和7800万吨的CCER获得核准。
自启动以来,全国碳市场是支持和促进企业减排的重要市场工具。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刘晨表示,全国碳市场通过市场机制将碳减排责任落实到企业层面,对于高效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从具体路径来看,企业既可以通过低碳转型积累排放配额获取收益,同时也能够以碳排放配额回购业务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灵活性。由此逐步在企业中树立了“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的低碳发展理念,有利于企业主动加大低碳转型投入,提升碳资产管理的能力水平,促进经济发展与绿色转型的协同发展。
刘晨表示,伴随全国碳市场建设逐步完善,市场规范度和活跃度将不断提升,充分激发国内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一方面,CCER重启信号日渐明朗。去年下半年以来,各级政府部门频繁释放CCER重启信号,后续CCER作为强制碳市场的有益补充,有望推动更多的企业和机构参与减排行动,充分激活碳金融市场,助力碳减排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碳市场行业扩围进程持续加速。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2019-2020年度)以发电行业为首个重点行业,当前碳市场扩围条件已基本成熟,钢铁、石化、化工、有色、建材等更多行业的纳入将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激发全国碳市场活跃度。同时,被纳入碳市场的其他高排放行业向欧盟出口的产品有望抵扣碳价,加快推动我国碳减排政策与欧洲对标。
随着国内碳交易市场的发展,金融机构以碳减排指标、碳配额为标的,相继开展了一系列对碳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探索。接下来,金融机构如何更好地服务全国碳市场?刘晨有三点建议,“一是加快碳金融产品创新,开发和创新更多碳金融工具和衍生工具,形成完整的碳金融服务体系;二是加快建立专项服务部门,打造专业碳金融业务团队,建立完备的碳金融研发体系;三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利用渠道优势、客户资源、专业优势和信息优势,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业务咨询、风险管理、专业研究等综合服务,形成多元的碳金融服务方案。”
零碳研究院研究员 陶野